2025年5月27日,太阳成集团tyc234cc2024級精算學與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80餘名學子,在輔導員的帶領下走進嶺南文化地标——肇慶市包公文化博物館,開展了一場别開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課”。本次活動以“廉潔文化+環保實踐+曆史研學”為特色,通過沉浸式體驗教學,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文化遺産保護與生态文明建設,為新時代青年學子打造立體化育人新場景。

綠色理念播種行動
活動以别開生面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講解拉開帷幕。博物館講解員用貼近生活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生态環境保護案例,系統闡釋垃圾分類的科技支撐與人文價值。同學們全神貫注聆聽,踴躍互動提問,深刻認識到垃圾分類對環境保護與資源再利用的重大意義,紛紛表示将從自身做起,積極踐行垃圾分類,将綠色金融知識融入專業學習。

非遺技藝傳承廉潔基因
在“廉潔”剪紙及拓印活動環節,同學們化身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以“廉”為主題創作剪紙作品。當同學們各類作者作品紛紛成型時,現場響起陣陣掌聲。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李同學創作的蓮花拓印作品獲得特别推薦:“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正是包公精神的完美寫照。”這種傳統技藝與廉政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讓抽象價值觀具象化為可視可感的藝術符号。

千年府衙裡的思政課堂
步入包拯廉政事迹展廳,北宋名臣“歲滿不持一硯歸”的典故通過全息影像生動再現。在互動問答環節,講解員結合《宋史》記載與當代反腐案例,解析包公文化的精神内核。同學們在“戒貪杯”“正氣石”等廉政文化景觀前駐足沉思,紛紛表示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此次實踐打破傳統課堂邊界,構建起“曆史現場-現實觀照-未來指向”的三維教育體系。同學們在行走中學習、在感悟中成長,增長知識、拓寬視野,獲得價值認同。夕陽西下,廣金學子們在包公銅像前莊嚴宣誓。紅牆綠瓦間回蕩的铮铮誓言,正譜寫着新時代青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