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機構

一、農村普惠保險與社會保障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簡介

農村普惠保險與社會保障創新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現任負責人為張偉副研究員,本研究中心以農村普惠保險和社會保障改革創新為主要研究領域,以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助力農業綠色轉型、幫助農民群衆實現共同富裕為主要目标。農村普惠保險與社會保障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目前聚焦于以下五個研究方向。

1、農業保險與糧食安全保障研究。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央和地方各級财政補貼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對農戶生産決策的影響,以及農戶生産決策變化對我國糧食産出的影響。探讨對糧食類作物和經濟類作物實施差異化農業保險補貼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在糧食類作物中實施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的具體發展模式。通過對現行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機制進行優化調整,保障我國水稻、小麥等口糧的穩産和增産,同時進一步提升玉米、大豆等飼料糧的自給水平。

2、農業保險助力農村居民實現共同富裕研究。本方向主要研究農業保險在緩解因災緻貧方面的積極影響,分析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和風險保障水平如何影響低收入農戶的信貸獲取水平,以及對于規模化、集約化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探讨農村金融财政補貼政策的優化調整方案,構建農業保險與農業信貸協同下的農村金融精準扶貧新機制。

3、農業保險與農業綠色轉型發展研究。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如下:農業保險對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品減量施用的影響;農業保險對農戶綠色農業生産技術采納的影響;農業保險的創新型險種——耕地地力指數保險對土壤改良和綠色農業發展的積極影響;林業碳彙指數保險對于激勵農戶積極植樹造林、固碳增收方面的積極作用。

4、農村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基于人口老齡化的現實背景,探讨在青壯年人口持續流出的情況下農村老年群體的養老保障和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包括農村機構養老的發展模式、财政支持和國外機構養老的經驗借鑒;農村失獨老人的經濟保障、精神撫慰和社區互助模式構建;農村養老保險的繳費水平和待遇水平的進一步優化等議題。

5、農村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創新研究。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在外地務工的農民工醫療保險的異地就醫和報銷問題;農村居民大病保險的籌資機制和實施制度;分級疹療與農村醫療保險報銷體系的最優均衡問題;老、弱、病、殘等農村弱勢群體的普惠醫療及相關的政策支持方案;農村醫療保險體系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的相關對策。

農村普惠保險與社會保障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偉,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院長,廣東省級創新團隊“農村普惠金融減貧與鄉村振興發展團隊”負責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第八批校級培養對象。2010年進入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工作,2014年晉升為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金融與保險、社會保障、責任保險。工作至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兩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廣東省軟科學研究項目一項、廣東省普通高校創新團隊項目一項、廣東省屬高校人文社科重點項目一項、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項;先後在《農業經濟問題》《保險研究》《中央财經大學學報》等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在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一部。兼任中國保險學會智庫專家、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商業保險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農業保險分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擔任《中國農村經濟》《農業經濟問題》《中國農村觀察》《公共管理學報》《保險研究》《金融經濟學研究》《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武漢金融》《金融發展研究》等學術期刊匿名審稿人。

二、保險研究所簡介

保險研究所由羅向明教授牽頭申報并成立于2010年4月,作為學院非列編研究機構歸屬學院科研處管理。

根據太阳成集团tyc234cc升本後以“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為主的教學本科院校”為發展定位,确定以金融、保險學科為發展龍頭的基本原則,保險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以保險學科發展的規律确定。從保險的發展進程看,保險業經過了三個階段,即海上保險和火災保險(财産保險),然後是人壽保險。十九世紀末出現了一個新的險種:責任保險。研究所重點研究方向為商業保險、社會保險和責任保險,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學院的教育特色和傳統,從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出發,研究保險的實踐教學,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理論,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促進保險學科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