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學作為研究保險活動的基本方法和規律的科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内容涉及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甚至醫學、工程技術學科等。2007年,《保險學原理》獲廣東省精品課程,主要介紹風險理論、保險合同、保險運行原則、保險市場、主要保險業務種類、保險監管等内容,是保險專業的基礎性課程。
(一)實踐性教學特色
經過多年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在實踐性教學中,力求把課内實踐和課外實踐、校内實踐和校外實踐、操作性實踐和設計性實踐結合起來,為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能力整合為素質提供多樣化的實踐途徑。本課程的實踐性教學主要通過下列方式進行。
1.課堂案例教學。主要用于某些知識點的教學,發揮解釋和驗證作用。在案例教學中,突出案例的真實性、典型性和啟示性;通過解析保險實踐活動中發生的典型案例,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2.課堂實驗教學。我校建有專門的保險實驗室,每次可為60多名學生提供實驗性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利用仿真實驗的方式真實模拟保險實踐中程序性業務活動,如保險的展業、承保、簽發保險單證、保險理賠計算等;另一方面利用保險業務軟件進行專題分析,如保險标的風險評估、保險事故損失評估、保險費率計算等。
3.第二課堂教學。我系學生成立了保險營銷俱樂部,辦有《金萌》雜志(内部印刷品)。通過俱樂部和《金萌》雜志,師生間交流思想、啟發心智、開拓思維、傳授知識和經驗、設計和推銷産品,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4.課外實踐教學。我系建有8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提供場所。學生在教師或“師傅”的帶領下,實際開展保險業務活動,檢驗自己所學知識,培養和提高自己的知識應用能力和社會适應能力。
5.課外社會調查。在每個學期的假期,我系組織學生到保險公司和保險監管部門進行調查,運用所學知識對調查的情況和數據進行分析,撰寫調查報告,并将調查報告提供給公司或監管部門,達到學以緻用的目的。
(二)雙師型教學隊伍特色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開展實踐性教學,必須要有一支理論功底深厚并且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為此,我們十分重視雙師型教學隊伍建設。近年來,我們利用與保險業界聯系密切的有利條件,先後從國内外保險機構引進了5名具有良好的專業教育背景和全面的保險從業經曆的人才充實本課程教學隊伍,每學期派出1至2名教師到各保險機構代職調研,還聘請了國内外保險機構的資深高管作為本課程的客座教授,通過院校和業界的雙向人才、學術和業務交流,絕大部分教師同時擁有教師資格證書和保險執業資格證書,本課程教學隊伍已經成為雙師型教學隊伍。雙師型教學隊伍建設為實施實踐性教學提供了師資保障。
(三)互動式教學方法特色
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主動參與中學習、思考、探索與創新。課堂教學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研讨式教學、案例教學等先進教學方法,将課程教學内容講透講活,使學生在把握課程内容的整體邏輯體系的基礎上,加深對課程主要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驗教學主要采用示範教學、團隊實驗設計、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習教學主要采用開放式教學、情景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情感和認知的體驗,獲得對保險職業的認同和信心,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本課程教學采用了多媒體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教學等先進教學手段,開發了多媒體教學課件,引進了保險業務處理計算機軟件,建立了案例庫、習題庫、教學資料庫等網絡教學資源,開通了課程教學網站(即網絡課程),開展了網上答疑等教學互動活動。本課程所采用的一系列互動式教學方法,将保險理論、技術與方法的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培養、個性的全面發展有機統一起來,使本課程的教學内容真正内化為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