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識普及

來源: 時間:2023-03-30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心境障礙

什麼是心境障礙?發病原因有哪些?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情感高漲或低落,伴有相應的認知和行為改變和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有反複發作傾向,每次發作多可緩解。

發病機制涉及遺傳、神經生化、神經内分泌、神經電生理、神經影像、神經發育及社會心理因素各個方面。

什麼是惡劣心境障礙?

惡劣心境障礙是指一種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的輕度抑郁。

什麼是環性心境障礙?

環性心境障礙是指心境高漲與低落反複交替出現,但程度均較輕,不符合躁狂發作或抑郁發作的診斷标準。

什麼是躁狂發作?有哪些表現?

躁狂發作以心境高漲為主,與其心境不相稱,從高興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僅以易激惹為主。表現為情緒高漲、思維奔逸、精神運動性興奮。發作形式:輕型躁狂、無精神病症狀躁狂、有精神病症狀躁狂和複發性躁狂症。嚴重者産生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

1.症狀标準

情緒高漲或易激惹為主,并至少有以下3項。

(1)注意力不集中。

(2)語量增多。

(3)思維奔逸。

2.病程标準

至少持續一周。

以上内容均來自唐海波《心靈探秘—心理疾病的識别與應對120問》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雙向障礙

什麼是雙相障礙?

雙相障礙病因未明,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其發病過程。涉及遺傳、神經生化、神經内分泌、神經再生等方面。目前強調遺傳與環境或應激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

混合發作是雙向障礙患者的一種臨床表現,在一次發作中同時出現躁狂症狀和抑郁症狀,通常是在躁狂與抑郁快速轉相時發生,多數較快轉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所有精神障礙中自殺率最高"的疾病——雙相障礙。

每年3月30日是世界雙向障礙日,藝術巨匠梵高的生日。

雙相障礙的治療原則是什麼?什麼是電休克治療?如何預防複發?

1.治療原則

雙相障礙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25%~50%的雙相障礙患者有過自殺行為,11%~19%的患者自殺身亡,首次診斷後的第一年尤其容易發生自殺行為。首次住院即确診為雙相障礙的患者中,男性自殺風險為8%,女性為5%,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居于首位。

雙相障礙治療的"三大原則":

(1)綜合原則,如精神藥物、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和危機幹預等措施,綜合運用以提高療效。

(2)長期原則。

(3)患者與家屬共同參與原則。

2.電休克治療

有嚴重自殺行為的患者,通過藥物治療需2~3周才能獲得最佳效果,而電休克治療在一周内即可生效。

3.複發的預防

停藥後1年内複發概率最高,雙向障礙的複發率為40%。服用锂鹽預防性治療,可有效防止躁狂或抑郁的複發。

以上内容均來自唐海波《心靈探秘—心理疾病的識别與應對120問》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抑郁症的特點與表現

如何區别抑郁情緒與抑郁症?

抑郁症在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人,女性等更容易出現,持續時間較長,有的終身伴有。主要特征有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做事提不起興趣、睡眠不好、疲憊、注意力不集中、長時間食欲不振。

抑郁情緒可以通過身邊人善意的關系和分散注意改善,可以通過自我調節或在幫助下恢複正常。而對于抑郁症患者身邊人善意的關心可能無用,甚至部分有自殺的念頭或者行為。

什麼是微笑抑郁症?

微笑抑郁症,在人前強顔歡笑,人後孤獨寂寞,隐匿性很強,不容易被發現。給人一種開朗、熱情的假象,内心深處卻感到極度痛苦、壓抑和悲哀,違心地強作歡顔。

什麼是季節性抑郁症?

季節性抑郁症又稱季節情緒失調症,常為秋末冬初開始,春末夏初結束。主要症狀:體重下降、睡眠障礙、食欲下降。

什麼是抑郁症發作?有哪些表現?

抑郁症發作形式:輕型抑郁症、無精神病症狀抑郁症、有精神病症狀抑郁症、複發性抑郁症。

主要症狀表現如下:

1.核心症狀

(1)情緒低落。絕望,有自殺觀念;無助,狀态無法好轉;無用,認為生活毫無價值,别人不會在乎自己。

(2)興趣缺乏。離群索居,不願見人。

(3)興趣喪失。

以上三種主要症狀是相互聯系的,可以在一個患者身上同時出現,以其中某種或者兩種症狀為突出。

2.心理症狀群

(1)焦慮,如胸悶、心跳加快、尿頻、出汗等,軀體症狀可以掩蓋主觀的焦慮體驗而成為臨床主訴。

(2)自責自罪。對 一些輕微過失或者錯誤痛加責備。

(3)精神病性症狀。主要是妄想或者幻覺,如罪惡妄想、無價值妄想、軀體疾病或者災難妄想嘲弄性或者譴責性的聽幻覺等。

(4)認知症狀。注意力和記憶力的下降,能随治療的有效而緩解。認知扭曲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5)自殺觀念和行為。輕者常常會想到與死亡相關的内容,抑郁症患者,有10%~15%死于自殺。偶爾患者會出現所謂的"擴大性自殺"。

(6)自知力。相當部分抑郁症患者自知力完整,主動求治。存在明顯自殺傾向者自知力可能有所扭曲、缺乏對自己當前狀态的請醒認識。伴有精神病性症狀者自知力不完整甚至完全喪失自知力。雙相障礙患者抑郁發作時的自知力保持完整的程度不如單相抑郁症患者。

(7)精神運動性遲滞或激越。患者将之表述為“腦子好像是沒有上潤滑油”。伴有注意力和記憶力的下降;在行動上表現為運動遲緩、工作效率下降,達到木僵的程度。反複思考一些沒有目的的事情,思維内容無條理,大腦持續處于緊張狀态,無法集中注意來思考一個中心議題,因此思維效率下降;在行為上則表現為煩躁不安,緊張激越,有時候不能控制自己的動作,又不知道自己因何煩躁。

3.軀體症狀

(1)睡眠紊亂。其中以早段失眠最為多見,而以末段失眠(早醒)最具有特征性,不典型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現貪睡的狀況。

(2)食欲紊亂。食欲下降和體重減輕,食不甘味。嚴重者完全喪失進食的欲望,不典型抑郁症患者則可見有食欲亢進和體重增加。

(3)精力喪失。無精打采,精力不足或過度疲勞是抑郁發作的核心症狀。

(4)晨重夜輕。即情緒在晨間加重,此症狀是“内源性抑郁症"的典型表現形式之一。有些心因性抑郁患者的症狀可能在下午或者晚間加重,與之相反。

(5)非特異性軀體症狀。全身疼痛、周身不适、胃腸到功能紊亂、心慌氣短乃至胸前區疼痛、尿頻、尿意等。

以上内容均來自唐海波《心靈探秘—心理疾病的識别與應對120問》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重型抑郁症剖析

什麼是難治性抑郁症?

曆史上許多學者曾對難治性抑郁症提出過不同的評估标準,最近的标準認為:①符合重性抑郁症标準;②标準抗抑郁藥治療6周無效;③服藥依從性好,且血藥濃度達有效值。

難治性抑郁症約占抑郁症的1/3。難治抑郁症為什麼治療困難?主要有以下可能的因素:

一是存在誤診或其為内科疾病繼發的抑郁症。

二是精神障礙的共病。

三是正确的治療方法,如因療程不夠、劑量不足、患者依從性差、缺乏耐受性和未有針對人群采用特殊方法等産生的假性難治。

抑郁症藥物治療中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怎麼辦?

抑郁症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會加劇患者的自殺風險,也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等慢性軀體疾病的風險。服用抗抑郁藥物已經被證實是治療抑郁症尤其是中度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大部分抗抑郁藥物的不良反應會随着用藥時間的延長而減輕,藥後前1~2周不良反應較明顯。

由于抗抑郁藥物的起效時間一般為2~4周,起效時間較長,故可能剛開始用藥時患者會出現明顯不适,且體會不到抗抑郁藥物帶來的正性治療作用。早期階段便放棄服藥是十分可惜的,也會人為地增加"難治性抑郁症"出現的概率。

臨床上存在許多處理抗抑郁藥不良反應的基本方法,例如逐漸增加藥物劑量、睡前服藥、飯後服藥等。

不要因為出現了不良反應而擅自停藥,停藥将會導緻抑郁症狀複發或誘發“停藥綜合症”,造成一系列的撤藥反應,例如頭暈、心慌、緊張、焦慮等,使疾病複發。

若出現自殺傾向、胸痛、呼吸困難、嘴唇腫脹、皮膚荨麻疹等嚴重不良反應,需要立即就醫。

抑郁症的發病原因及臨床診斷方法是什麼?為什麼抑郁症患者會有強烈的自殺念頭呢?

1.發病原因

(1)遺傳因素。

(2)人格因素。

(3)社會與環境因素。

(4)大腦神經生物學因素。

2.抑郁症的臨床診斷方法(CCMD-3)

(1)症狀标準:以心境低落為主,并至少有下列4項。

①興趣喪失。

②精力減退或疲乏感。

③運動性遲滞或激越。

④自責。

⑤思考能力下降。

⑥反複出現想死的念頭。

⑦睡眠障礙。

⑧食欲降低

(2)病程标準:

①符合症狀标準和嚴重标準至少已持續2周。

3.預防複發

75%~80%的患者多次複發,故抑郁症患者需要進行預防性治療,發作3次以上應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服藥。

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系統對預防本病複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應盡可能減輕患者過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幫助患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及問題,并積極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郁症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需合并心理治療,

如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人際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等。

為什麼抑郁症患者會有強烈的自殺念頭呢?

(1)認知因素。消極思維,自我攻擊,自責甚至自罪的想法。個體的思維經常停留在負性生活事件之後,反複思考事件的原因、後果及其帶給自己的感受等内容。

(2)神經生物學因素,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減少。

(3)遺傳因素。

識别自殺風險的線索有哪些?

自殺風險評估的基本線索有以下幾種:

(1)通過各種途徑流露出消極、悲觀的情緒,表達過自殺意願者。

(2)近期遭受了難以彌補的嚴重喪失性事件。

(3)近期内有過自傷或自殺行動。

(4)人格改變。如易怒、悲觀主義、自卑和冷漠,内向、孤僻的行為等。

(5)慢性難治性軀體疾病患者突然不願接受醫療幹預。

(6)精神障礙。

以上内容均來自唐海波《心靈探秘—心理疾病的識别與應對120問》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抑郁症的調試方法

抑郁症自我調節方法有哪些?

(1)體育療法。鍛煉可以給人一種輕松和自己做主的感覺,有利于去克服抑郁症患者共有的孤獨感。

(2)營養療法。多吃維生素B含量豐富、營養豐富的食物。

(3)精神療法。

第一,明白。承認自己精神上憂郁。

第二,回答。要學會每當産生一個錯誤觀念時,及時地予以識别并記錄下來。

第三,行動。多計劃一些活動,使自己的生活規律化。

(4)交際療法。研究表明,善于與人結交者比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在精神上要歡快得多。“朋友乃良藥”,多交良友有益于自我調節。

2.具體措施

(1)千萬不要給自己制訂一些很難達到的目标。

(2)嘗試着多和人接觸交往,不要總是自己一個人。

(3)面對事情的時候要分得清輕重緩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4)多參加一些活動。可以試着做一些運動,看看電影、電視等。

(5)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然後分析它、認識它。

什麼是動物輔助療法?

動物輔助療法是一種行為矯正治療方法,其機制包括:

(1)改變患者的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動物身上。

(2)動物可以激勵患者練習并加強其語言能力和協調技巧,提高患者的靈活性和社交能力。

(3)和動物接觸可以減少很多患者的孤獨感和被離棄的感覺。

動物輔助療法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抑郁症的輔助治療起到作用:

(1)與寵物的交流可以釋放并舒緩心理壓力。

(2)養寵物在客觀上“迫使”患者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

領養寵物本身可能有效對抗了難治性抑郁患者快感缺失的症狀,使不能從鍛煉、社交以及興趣愛好中獲得快感的難治性抑郁患者負擔起照顧寵物的責任,不得不起床,喂養和撫弄寵物。

以上内容均來自唐海波《心靈探秘—心理疾病的識别與應對12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