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學院黨委的正确領導和招生與就業處等職能部門的指導下,保險系師生通力合作,認真紮實地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達到了2016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預期目标,實現了98.04%的就業率。現将本系2016屆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彙報如下:
一、2016屆畢業生基本情況
保險系2016屆的應屆畢業生共410人,保險實務專業為215人,其中男生69人,女生146人;風險管理與精算專業為195人,其中男生64人,女生137人。2016年10月,廣東省公布的我系2016屆畢業生初次平均就業率為98.04%。其中保險實務專業的初次就業率為98.14%;風險管理與精算專業的初次就業率為97.95%。另外,2016年,我系有7名同學考上國内碩士研究生,分别有北京師範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西南财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知名院校;8人成功申請到國外攻讀碩士學位;另有5人考取國家公務員。
從就業的行業來看,從事保險行業的同學共241人,占約58.78%;從事銀行系統的同學共81人,占約19.76%;考取國内外碩士研究生15人,占約3.65%。從以上數據可見,我系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是保險行業,其次是銀行系統。
從就業單位地區流向看,留在廣州珠三角地區工作的同學共300多人,占比80%。從事銀行和保險行業的總人數接近330人,占比82%。如此可見,絕大多數畢業生都願意選擇金融行業,留在珠三角地區發展。

二、2016屆畢業就業工作的具體措施和做法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保險系黨政領導一直将其作為系部建設的重點來抓。我們本着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做到傾心、傾情、傾力。并以提高就業服務工作的專業性、全程性為導向,以個性化的服務為落腳點,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工作平台,搭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體系,全力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一)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成立工作小組,将就業工作抓細、抓實
保險系黨政領導非常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系裡專門成立了由系黨政領導為主要負責人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團結協作,針對不同階段的問題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将就業工作抓緊抓實、抓出實效。
在定期的就業工作專題會和每周的學生工作例會中,系黨政領導都會聽取輔導員、班主任通報學生的就業情況,及時分析形勢。為了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以及幫助更多的學生順利深造,今年我系黨政領導親自帶隊走訪了中國人保、陽光财險、泰康人壽、江泰經紀公司等企業,并簽訂了實習基地協議。除此之外,我們還到了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西南财經大學和貴州财經大學等高校進行交流,學習他們在人才培養、就業推薦工作中的成功經驗。
(二)以專業化、全程性為導向,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提供多樣化服務
1、以學風建設為載體,提高學生就業競争力
我系将學風建設作為系部工作的頭等大事,在認真總結往年工作經驗,積極思考,齊抓共管,開拓創新,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完善學風建設的相關制度,保持良好學習秩序;二是積極組織開展課堂考勤、考風考紀教育等系列活動,紮實推進學風建設;三是積極鼓勵在校學生參加學術科研活動,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四是加強誠信教育,共同維護公正公平的學習環境。
2、實施全程化就業指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成為專才、通才
大學生就業指導是個全程化、系統化的工程,必須從大一開始抓。我們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通過就業指導課、講座、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進行就業和成才的教育和指導,提高就業競争力。
保險系特色活動周末大講堂、保險知識技能大賽、保險學子才藝展晚會、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高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通過這些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口才、增強了自信,活躍了思維,為學生以後在保險行業從事業務、組訓、講師等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更好的應對公司對人才需要的要求。
3、構建了多元化、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争力
在2016年,我系探索了3個就業實習模塊,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課程+實習+就業”的校企協同培養模式
該模式主要是與中國人保财險廣東省分公司和廣州市分公司聯合實施。“省人保教學班”與“市人保教學班”的同學曆經公司參觀、公司宣講會、第一次面試、專業測試、第二次面試等嚴格流程與層層選拔,最終由95名同學組成,其中“省人保教學班”47名同學,“市人保教學班”48名同學。該教學班采取“課程+實習+就業”的校企協同培養模式,培養“厚基礎,精專業,強能力”、具有一定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這兩個教學班有獨立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目标,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精英(兼職教師)指導,對學生進行一個學期的專業學習和崗前培訓。學生在教學班内,必須完成市場分析、保險談判技巧、風險核保核賠、業務處理等業務技能的學習,并且完成由企業統一組織的考試才能順利結業并進入實習環節,學生所獲學分可轉化為我院的專業學分。其中省市公司安排了約40名授課專家,大多數是學曆層次高、有豐富經驗的各部門總經理,教學水平與效果得到校内師生盛贊。
在實習期間,企業不僅精心安排了每位同學的實習崗位,提供相應的實習補貼,企業的指導老師還每天根據同學們實習情況形成指導記錄。最終經過挑選編印,兩個教學班完成了一本有900多頁的實習材料,其中部分實習體會與建議得到公司領導的肯定。
在校企共同努力下,這近一百名同學在經過公司的層層篩選和嚴格培訓、考核後,最終,有52名位學生先後與兩家企業簽訂就業協議。這個合作項目充分保障了同學們的權益,同時也為進一步辦好校企協同培育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學習+創業”實習新模式。從2015年12月中旬開始,保險系通過與陽光财險廣東省分公司合作,陸續開展了主題為“‘學習+創業’互聯網時代實習新模式”的實習活動,重點培訓在校學生利用網絡平台開展實習的操作流程。合作結束後,有30餘名學生留在了公司繼續實習。
(3)項目導向的社會實踐模式。保險系與廣東省保險中介行業協會聯合推出對全省300多家中介機構進行現場調查的項目導向社會實踐模式。該實習由保險中介協會工作人員帶領學生前往各保險中介公司,參與數據與信息的審核。中介行業協會分别對報名參加該項目的學生進行了面試與培訓,并組織學生在生源地展開對當地中介機構的調查與學習。
在此次系列實習工作開展之前,保險系黨政班子曾多次到保險機構調研,并通過團學聯素質拓展部向2012級300多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詳細了解同學們的實習需求,在此基礎上研讨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以确保實習工作順利有序展開。
4、建設穩定優質的實習基地,實現實習與就業工作的無縫對接。
實習基地的建設直接關系到實習教學目标和實習教學計劃能否順利完成,對實習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升保險專業的實習教學效果,就必須建設一批穩定優質的實習基地。2015年,我們工作的重點之一是打造穩定優質的實習基地,我們在原有的7家實習基地的基礎上,新增了廣州市人保、信誠人壽、富德财險三個實習基地,為畢業生的就業、實習工作提供優質平台。寒暑假期間,我們先後組織200餘名學生前往實習基地參與保險展業、承保、理賠、客戶服務管理等工作,強化了學生保險實務技能,提高了他們運用保險與其他學科知識方法解決實際保險問題的能力,為今後的面試、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 打造專業化的隊伍,搭建科學、合理、高效的就業工作平台。
為了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和水平,我們主動出擊,積極與用人單位搭建合作平台,為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
1、積極發動系部教師拓展就業市場,為畢業生搭建就業橋梁。
2016年,我們依托行業優勢,緊密聯系業界,并充分發動系部的專業教師利用自身的資源,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到2016年12月10日為止,我們先後與100多家企業單位聯系,共組織系内招聘會30餘場,為2016屆畢業生提供了近500個就業崗位。
2、建立畢業班引導中心,建立多條工作渠道,高效、快速的完成就業工作。
為配合學院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實現就業工作的高效化、有序化,我系打造了一支學生工作團隊——保險系團學聯畢業班引導中心。該中心以“專業、服務、和諧、開拓”為工作原則,認真為畢業班提供就業實習、就業面試、就業普查、就業派遣、資料整理等各種服務,是一個具有專業性和指導性的就業服務型機構。
為了順利完成全年的就業工作任務,該中心充分利用和發揮“互聯網+”時代的特征,建立了2016屆的畢業班就業工作公衆号,定期發布就業信息以及重要的工作通知,并搭建了2016屆全年級的QQ群、班長工作微信群、就業聯絡員工作微信群等多種渠道,為畢業班的資料發布與信息溝通搭建了暢通的渠道,也為各項畢業班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3、認真開展“一對一”的就業幫扶工作,幫助“雙困生”順利就業。
保險系通過召開就業專題講座,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尤其是加強就業政策和求職技巧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認清就業形勢,了解市場需求,從而找到自己的準确定位。同時,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困難學生的幫扶力度。輔導員開展了“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與服務,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心理上、求職技巧上的實際困難。
2016年,我們對于系部20多個“雙困生”進行了重點幫扶,由系部的領導、老師積極與公司聯系,重點介紹這些學生的優點,直到幫助他們都順利的解決了就業問題。
三、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後努力的方向
2016年,保險系的畢業生實現了充分就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業質量,學生考研也獲得了新的突破,這個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學院領導的關懷,離不開招就處等職能部門的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也離不開我們全系教工的共同努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認為還存在以下的不足:
1、學生缺乏職業規劃,就業方向不清晰;
2、就業觀念陳舊,對保險行業的認同感需要進一步提高;
3、受家庭經濟實力的影響,部分沒找到合适工作的學生不急于就業。
針對這三點,我們将采取以下措施解決問題,進一步做好今後的就業指導工作,努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
1、引導學生做好科學的職業規劃,明确自己的定位。
2、加強專業認同教育,邀請優秀校友代表返校交流,介紹工作情況,并根據自身經曆為師弟師妹在大學生涯的規劃上建言獻策。
3、加強擇業教育,幫助畢業生端正擇業觀。邀請校内外專家、企業人力資源培訓師到系交流,宣傳就業形勢、就業政策,提升學生的就業技巧,提高就業質量。
4、是努力開拓新型合作關系----成立更多高層次的“系企”合作班,為廣大畢業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