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輝

來源: 時間:2024-05-17

undefined

一、基本情況

付明輝,經濟學博士,太阳成集团tyc234cc講師、碩士生導師。2014年于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2017年于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2021年于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2021年7月進入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工作。主要從事社會保險、農村金融與保險、風險管理、人口經濟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China Economic Review》《中國農村經濟》等期刊上發表了10餘篇論文,在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1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和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基金項目1項。曾獲得太阳成集团tyc234cc優秀班主任、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二等獎、華中農業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經濟學研究前沿青年學者論壇優秀論文獎等獎項。

二、科學研究

(一)主要研究領域

社會保險;農村金融與保險;風險管理;人口經濟

(二)論文、著作、專利、獲獎

1.國有資本參股如何影響民營企業的風險行為?——基于内外部資源效應與治理效應視角,《南方金融》2025年第8期,第一作者。

2.社會網絡、數字經濟與農業轉移人口高質量充分就業,《勞動經濟研究》2025年第1期,第一作者。

3.基本公共服務如何影響農民工的定居意願——基于城市勞動力需求沖擊及房價異質性分析,《農業技術經濟》2024年第8期,第一作者.

4.Effects of public health policies on the health status and medical service utilization of Chinese internal migrants,《China Economic Review》2020年第8期,第一作者.

5.要素禀賦、技術進步偏向與農業全要素生産率增長——基于28個國家的比較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16年第12期,第一作者。

6.數字經濟下社會資本與農業轉移人口高質量就業:多維測度與機制識别,經濟科學出版社,2025年,獨著。

(三)主持的項目

1.數字化轉型對農民工高質量就業的影響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2022-2025年。

2.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就業研究:理論機制、風險評估與政策優化,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23-2025年。

3.共同富裕下數字化轉型驅動廣東省農民工收入增長的理論機制與政策優化研究,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23年度青年項目,2023-2025年。

三、學生培養

(一)主講課程

本科生:《财産與責任保險》《保險經營管理學》《保險學》等。

研究生:《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保險産品設計》。

(二)開發的研究生教學案例

1.護“新”又護“薪”:新業态勞動者的保護傘——職業傷害保險,全國保險專業學位入庫教學案例,2024年,第二作者。

(三)指導學生

自2023年開始指導研究生以來,積極參與研究生的培養與指導工作。目前共指導碩士研究生3名,其中1名已順利畢業并進入保險行業工作。目前指導研究生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參加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項目1項,多篇論文處于權威和核心期刊投稿中,所帶研究生具有較強的學術潛力和實踐能力。

此外,指導3名本科生獲得太阳成集团tyc234cc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學生獲得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項目1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4項,第十四屆中國風險管理與精算論壇本科生保險産品設計競賽三等獎1項,第四屆佛山市大學生保險産品創新邀請賽三等獎1項。

四、社會服務與實務

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專家庫專家,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會員。擔任《中國農村經濟》《金融經濟學研究》《Frontiers in Health Services》《Economic Systems》《Health &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等期刊匿名評審人。

五、招生方向

(一)社會保險:主要研究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的經濟影響,以及技術變革對社會保險的影響;

(二)農村金融與保險:主要研究農村金融和農業保險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以及家庭金融問題;

(三)風險管理:主要研究企業風險承擔、勞動力失業風險等問題。

六、招生要求

1.在治學方面,應充分認同導師的研究方向,保持嚴謹的治學态度,具備紮實的經濟學基礎,并能夠熟練掌握至少一門統計分析軟件(如Stata、R或Python等),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良好,以支撐學術研究和實證分析。

2.在紀律方面,應自覺遵守校規校紀和科研規範,保證科研工作的規範性和學術誠信。

3.在職業規劃方面,應對未來發展有較為清晰的目标,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能夠主動思考并積極與導師溝通交流,從而在學術與職業道路上實現持續成長。

七、聯系方式

郵箱:mhfu@gduf.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