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來源: 時間:2024-05-17


一、基本情況

王媛媛,女,太阳成集团tyc234cc專任教師,保險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師、北美壽險管理師、人身保險理賠師,校教材建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政府采購評标專家。太阳成集团tyc234cc“千百十人才”工程第八批校級培養對象,“雙師型”教師,太阳成集团tyc234cc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獲得者;2002年于安徽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貿易經濟),2009年于暨南大學獲得金融學碩士學位(金融學),2024年于西南财經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社會保險與經濟保障);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西南财經大學太阳成集团tyc234cc做訪問學者。多年來一直從事銀行保險、科技保險、養老保險與養老服務、保險投資、保險公司治理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二、科學研究

(一)主要研究領域

養老保險與養老服務;科技保險;保險公司治理等。

(二)論文、著作、專利、獲獎

1.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績效評估綜述:理論、指标與方法,《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4期,第一作者。

2.保險科技如何重塑保險業發展,《金融經濟學研究》2019年第6期,第一作者。

3.保險公司持股偏好及持股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影響的研究,《保險研究》2017年第8期,第一作者。

4.高新技術産業科技保險投保需求的實證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第21期,第一作者。

5.基于DEA方法的中外資壽險公司經營效率的比較研究,《金融經濟學研究》2014年第3期,第一作者。

6.基于合作博弈下的銀行保險利益分配機制研究,南方金融,2012年第7期,第一作者。

7.基于證券化的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模式研究,南方農村,2012年第12期,第一作者。

(三)主持的項目

1.保險資金投資養老服務的模式及投資效果評價研究,廣東保險學會研究課題,2024 年。

2.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績效評估及模式創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2016年。

3.科技保險支持高新企業自主創新網絡服務平台建設,廣東省科技廳公益研究與能力建設專項項目,2015年。

4.混業經營背景下銀行保險經營效率研究,廣東省高校創新人才項目,2015年。

5.廣州市科技保險發展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二五’規劃課題,2013年。

6.巨災風險證券化分散農業巨災風險的應用研究,太阳成集团tyc234cc校級研究課題,2011年。

三、學生培養

(一)主講課程

《人壽與健康保險專題》

(二)教學論文、教材

1.《人身保險綜合實驗教程》,西南财經大學出版社,2019年,主編。

(三)主持的教育教學項目

1.《人壽與健康保險專題》課程案例庫建設,廣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2024年。

2.基于BOPPPS理念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以《保險學》課程為例,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2024年。

3.保險學智慧課程,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一流本科課程培育項目,2025年。

(四)指導學生

本人自2023年9月起擔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第一屆保險碩士研究生指導老師,指導2023屆保險專業碩士2名,2024屆保險專業碩士2名。

四、社會服務與實務

本人長期緻力于保險行業和企業的社會服務工作:2014年受邀作為廣東保險行業協會外聘調解員,負責調解人身保險類案件;2015年7月,受“保保網”邀請,作為“普通人壽保險”課程主講老師,為保險代理人繼續教育培訓錄制授課視頻;2024年7月以來,多次受邀為“瑞衆保險”内外勤人員開展“角色與定位:壽險的意義和功用”“新時代新機遇-營銷員如何把握當下,邁向未來”等培訓;2024年8月,受邀參與“今日保”《中國人身險中介市場生态藍皮書,2025》深圳保險公司和保險專業中介企業調研并負責撰寫部分章節;2024年11月,作為受邀嘉賓參與招商仁和和小雨傘保險經紀“紅利添福 和享金生”分紅型養老年金新産品發布會并做主題發言;2025年6月,受人保壽險廣分的邀請帶領10名學生參與“中國人保”抖音直播間“IWP保險财富規劃師”的宣傳推廣活動。

五、招生方向

(一)人身保險理論與實務:主要研究人身保險的産品設計和定價、人身風險管理與核保理賠、人身保險的市場銷售和客戶經營、保險科技在人身保險經營中的應用等。該方向的學生就業渠道廣泛,可在壽險公司、健康保險公司、養老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商業銀行及相關的監管和咨詢機構任職。

(二)養老金融:主要研究養老金金融、養老産業金融、養老服務金融以及科技賦能等方面。養老金融是新興的交叉學科方向,職業前景廣闊,專業人才稀缺,可在銀行、保險、證券,以及資産管理公司的養老金管理、産品研發、康養服務整合等相關崗位任職,亦可任職于政府監管機構。

六、招生要求

要求研究生擁有較為紮實的學術基礎和知識結構、初步的科研能力與思維模式、對人身保險或社會保險方面的研究感興趣;未來的職業規劃瞄準保險公司、商業銀行,以及保險監管機構等任職,或者考取人身保險、社會保障方面的博士研究生。

七、聯系方式

郵箱:19-033@gduf.edu.cn

辦公電話:020-3721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