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傑

來源: 時間:2024-05-17

一、基本情況

李勇傑,中國首批注冊保險經紀人,湖南大學MBA碩士、武漢大學管理學(社會保障)博士、保險學三級教授、碩士生導師。太阳成集团tyc234cc第一至第三屆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第四批校級培養對象。2003年進入太阳成集团tyc234cc保險系工作,2005年12月晉升為保險學副教授,2010年12月晉升為保險學教授,曆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保險系保險學教研室主任和保險實驗室主任(2005-2012),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院長(2013-2022)。

曾在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工作多年,有着豐富的保險行業從業經驗,國内多家大型保險公司培訓講師。

2010年起,一直嘗試推動保險和應急在事故預防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融合研究和實踐。

近年來,主持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廣東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攻關研究項目和2項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1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另參與6項省部級縱向研究項目。主持4項保險行業橫向研究項目。在《保險研究》、《經濟問題》、《天津财經大學學報》、《廣西民族大學學報》等權威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4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金融與保險》全文轉載。參編2部國家規劃教材。廣東省級本科精品課程《保險學原理》主講人。曾獲太阳成集团tyc234cc“蔡冠深科研優秀獎二等獎”、“優秀班主任”“優秀共産黨員”等獎項。

二、科學研究

(一)主要研究領域

商業保險;社會保障;應急管理;公共管理。

長期關注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障的融合研究,商業保險介入應急管理的理論和應用研究。

(二)論文

1.保險企業社會責任探析,《保險研究》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2.論農業保險中道德風險防範機制的構築,《保險研究》2008年第7期,第一作者。

3.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發展:背景、困境與策略——兼論國外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的經驗與啟示,《改革與戰略》2022年第9期,第一作者。

4.農業保險需求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以廣東省為例,《社會科學家》2018年第8期,第一作者。

5.基于社會責任的保險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設計,《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第一作者。

6.融合3S技術的廣東農業保險創新發展分析,《社會科學家》2013年第10期,第一作者。

7.基于企業文化範疇的保險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社會科學家》2009年第10期,第一作者。

8.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創新的框架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論視角,《廣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

9.保險公司創業期的營銷策略,《經營與管理》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

10.社會醫療保險體制中道德風險的防範策略——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視角,《社會科學家》2008年第8期,第一作者。

11.論國際物流保險的發展策略,《國際商務研究》2008年第8期,第一作者。

12.論商業保險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企業社會責任,《天津财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8期,第一作者。

13.高等學校大藝術教育的問題與實施策略,《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7期,第一作者。

14.論新興科技在農業保險中的應用策略,《經濟問題》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

15.論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策略,《改革與戰略》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

16.保險經紀的營銷,《經營與管理》2008第6期,第一作者。

17.論商業保險的企業社會責任營銷策略——基于一個社會營銷學的視角,《社會科學家》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

18.發展我國物流保險市場的交易成本分析,《交通企業管理》2007第12期,第一作者。

19.論中小型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策略,《廣西金融研究》2005第4期,第一作者。

20.建立巨災風險的保障機制,《改革與戰略》2005年第6期,第一作者。

21.國際貨代責任風險的保險轉移研究,《交通企業管理》2007第11期,第一作者。

22.對保險營銷隊伍轉軌成專屬保險代理公司的思考,《武漢金融》2005年第3期,第一作者。

23.試論保險合同的解釋原則,《天津财經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24.發展農業相互保險制度,《上海保險》2004年第12期,第一作者。

25.淺議保險合同形式,《社會科學家》2004年第11期,第一作者。

26.論現階段我國保險經紀業的問題及對策,《上海保險》2004年第9期,第一作者。

27.關于訂立保險合同如實告知的若幹思考,《社會科學家》2004年第7期,第一作者。

(三)主持的項目

1.社工機構參與的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險發展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7年。

2.自然災害的保險防範救助機制研究,廣東省教育廳規劃項目,2018年。

3.商業保險的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0年。

4.融合3S技術的廣東農業保險創新發展模式研究,廣東省科技廳重大攻關項目,2010年。

5.廣東農業保險創新發展研究,廣州市哲學社科規劃項目,2010年。

三、學生培養

(一)主講課程

《社會保險》《保險學原理》《财産保險》《保險中介》《保險法學》《财産保險風險評估》《個人理财》。

(二)教學論文

1.對新升本院校雙語教學的反思,《青海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

2.高校保險實踐教學體系的合理構建,《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

(三)指導學生

1.2018年指導學生獲得第三屆全國大學生保險創新創意大賽決賽三等獎

2.2019年指導學生獲得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分賽優秀獎

3.2019年指導學生獲得“普惠金融·青春踐行”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有獎征文一等獎

4.2020年指導學生獲得“2019-2020年度廣東優秀保險研究成果”一等獎

四、社會服務

廣東省減災救災應急協會會長,廣東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應急管理專家,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應急管理部首批社會應急力量測評專家,廣州市重大行政決策論證專家,廣州市應急管理專家,廣州市安全生産專家,廣東保險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保險行業協會保險糾紛業外調解專家。

五、招生方向

(一)商業保險與養老:主要研究老齡化背景下的保險産業介入。

(二)綠色保險:主要研究ESG浪潮下的綠色保險發展。

(三)保險與應急管理:主要研究高風險行業的風險管理體系構建。

六、招生要求

具備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或工科專業背景,有較好的數學和統計學基礎,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對未來發展有明确規劃,勇于創新,敢于挑戰。

七、聯系方式

郵箱:6250020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