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行健

來源: 時間:2025-03-25

個人簡介:

易行健,經濟學博士(博士後)、金融學教授(二級,2015年12月—至今),現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校長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廣東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數字經濟和金融強國建設研究院院長和廣州市哲學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數字金融與高質量發展研究基地主任。曾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首任院長(2014.11-2021.9)、廣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金融開放與資産管理研究中心以及廣州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州華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首任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先後入選多個國家和省級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4年于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數量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5-2006學年度與2013-2014學年度先後赴赫爾辛基大學與密歇根大學從事訪問研究,2016年于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出站。曾經在湘潭大學商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與金融學院任教,曆任金融系副主任、經濟系主任、副院長、院長、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等職務。

曾經被聘為“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副會長”、“廣東金融顧問”、“廣州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廣東金融學會專家委員副主任與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與常務理事”、“廣東省高等學校金融類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是中國金融科技教育與研究50人論壇成員,2016年被聘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雲山傑出學者”。多年以來一直從事貨币金融、居民消費儲蓄行為、家庭金融與财富管理、數字經濟與數字金融、宏觀經濟學與應用計量經濟學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出版學術著作、譯著與教材多部,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學學報》《世界經濟》《金融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China &World Economy、Financial Research Lette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等權威或核心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10餘篇,曾經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領軍人才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和其他省部省部級項目10餘項,曾獲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第五屆“劉詩白經濟學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2022年數字經濟學術年會專項最佳論文獎、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等科研與教學獎勵30餘項,在各類報刊發表時評和短論30餘篇。

聯系方式:yxjby@126.com 辦公電話:020-37216510

目前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居民消費儲蓄行為、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障、家庭金融與财富管理、數字經濟與數字金融、應用計量經濟學

研究生招生方向和要求

1.碩士研究生(金融學)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居民消費儲蓄行為、家庭金融與财富管理、數字經濟與數字金融等研究領域。學生要求:較強的上進心和團隊意識;較強的抗壓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持續的自律和勤奮學習能力;較好的寫作能力和數據分析基礎;有較強的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意願;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并享受研究帶來的樂趣。

2.碩士研究生(金融專碩與保險專碩)研究方向與要求:主要包括家庭金融與财富管理。學生要求:較強的上進心和團隊意識;較強的抗壓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持續的自律和勤奮學習能力;較好的寫作能力和數據分析基礎;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并享受邏輯思考和寫作帶來的樂趣。

授課情況:

曾經講授《高級宏觀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計量經濟學》《經濟增長專題》《歐盟貨币政策專題》《中級宏觀經濟學》《中國經濟專題與經濟研究方法》《數理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金融經濟學》《财富管理》《貨币金融學》等。目前給博士生和碩士生講授《經濟學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專題》、《微觀計量與家庭金融專題》、《财富管理》等課程。

研究生培養目标與情況:

通過2-4年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堅毅的品格和迎難而上的精神;很(較)強的時間把控能力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态度;很(較)強的問題分析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寫作以及表達溝通能力。博士研究生達到可以進入國内外頂尖學府或研究機構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或進入應用經濟學全國排位比較靠前的高校從事教學研究或中央與(省)部委和大型企業機構從事高層次專業工作的能力。學術型研究生畢業時基本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并具有在境内外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的經曆,為進一步深造和學習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畢業時具備比較獨立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具備在金融監管機構、大中型金融機構以及政府事業單位從事相關工作的能力。

目前在讀和已經畢業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60餘人,合作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學學報》《金融研究》《财貿經濟》《經濟學動态》《國際金融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财經研究》《财經科學》《經濟評論》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培養的碩士研究生進入賓州州立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複旦大學等高校攻讀博士12人,目前畢業研究生在武漢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山西财經大學、太阳成集团tyc234cc等高校任教和在美國普利茅斯岩保險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平安保險廣州分公司、廣發期貨、國家統計局、東方證券、銀河證券、第一創業證券、安信證券、重慶銀行、廣州農商銀行、東莞證券、四大行深圳與廣州各分支行等機構工作。

科研成果

主持的科研項目(部分)

主持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貧富差距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機制、效應與政策”(72273036),在研;

主持202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發展格局下居民家庭财富分布研究”(23&ZD045)子課題“财産理論和家庭财産測量方法研究”,在研;

主持202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領軍人才項目“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全面促進中國居民消費的理論、機制與政策研究”(22VRC002),在研;

主持202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數字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21&ZD113)子課題“數字金融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研究”,在研;

主持2019年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攀峰人才計劃”——“中國居民消費儲蓄與家庭資産組合行為研究”,已結項;

主持201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常态下建立多點支撐的消費增長格局研究”(15ZDA013),已結項;

主持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口結構對中國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微觀機理、實證檢驗與宏觀政策”(71373057),已結項(優秀);

主持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家庭異質性特征視角的微觀消費儲蓄行為與促進消費的宏觀經濟政策研究”(71073032),已結項;

主持2014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層次人才項目、廣東省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項目“人口結構對中國居民家庭儲蓄和資産選擇行為的影響研究”,已結項。

已經發表的主要論著

2024年

1.楊碧雲、毛欽兵、易行健、尹志超,《收入風險、普惠金融與居民消費跨期平滑——基于CHFS的經驗證據》,《金融經濟學研究》2024年第1期;

2.楊碧雲、梁子昊、易行健(通訊作者)、李家山:《機會不平等影響居民消費的機制與效應:基于CFPS數據的經驗研究》,《南開經濟研究》2024年第3期;

3.周利、吳雨、易行健:《數字經濟發展、資産配置消費與居民财産性收入——來自中國家庭微觀調查數據的證據》,《金融研究》2004年第6期;

4.易行健、楊雨佳、楊碧雲、李家山:《合理負債促進共享發展的實證分析:基于消費不平等的經驗證據》,《暨蘭大學學報》,2024年第8期;

5.王裕國、楊繼瑞、臧旭恒、柳思維、唐未兵、尹向東、易行健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與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筆談中的《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内涵和建議》,《消費經濟》2024年第4期;

6.易行健:《從“暑期經濟”角度看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現狀、問題與對策》,《人民論壇》約稿采稿。

以下為2024年度工作論文:

7.易行健、梁子昊、李家山、楊碧雲:《機會不平等、數字金融與居民創業——基于CHFS數據的經驗證據》;

8.周利、吳雨、易行健:《外部沖擊、債務杠杆與中國城鎮家庭脆弱性》;

9.楊碧雲、黎卓妍、易行健(通訊作者)、張淩霜:《數字鴻溝對家庭商業保險參與的影響效應研究》;

10.李家山、易行健(通訊作者)、何啟志、周利:《股市上漲能否提升居民消費意願?——來自微觀數據的經驗證據》;

11.李家山、易行健、周利與楊碧雲:《股票資産價格波動與居民财富不平等:來自2014年央行降息的經驗證據》;

12.黃蘋、王晨晨、易行健:《氣候變暖風險與收入不平等:影響機制及減緩措施》;

13.周利、易行健和馮大威:《智能化與中國城鎮家庭資産組合有效性》;

14.楊碧雲、肖蕾、易行健(通訊作者):《對子女的生前代際支持如何影響中老年家庭消費?———基于互惠動機的實證分析》;

15.楊雨佳、易行健、楊碧雲:《家庭負債、數字經濟與居民消費增長:基于CHFS的經驗證據》;

16.易行健、楊雨佳、楊碧雲:《合理負債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經驗證據:基于CHFS的實證檢驗》;

17.楊碧雲、周煦然、易行健、劉勝:《數字政府建設與居民消費:基于中國地級市數據的實證檢驗》;

18.楊碧雲、陳胤丞、易行健、劉勝:《數字政府建設與居民消費:基于跨國面闆數據的實證檢驗》;

19.譚娜、易行健(通訊作者)、葉雅優:《自然災害沖擊與城鄉居民跨期消費平滑的差異:基于CHFS數據的經驗證據》;

20.李建成等與易行健:《數字金融的技術擴散效應》;

21.張淩霜、易行健(通訊作者)與楊碧雲:《商業保險、數字經濟與居民家庭創業決策:基于微觀家庭調查數據的經驗證據》;

22.吳慶源、易行健(通訊作者):《數字政府建設與居民消費潛力釋放:基于CHFS的實證檢驗》;

23.張瀚文、易行健、楊銳鋒與李家山:《貨币政策沖擊、共同富裕與居民消費:基于THANK模型的理論分析與經驗證據》;

24.彭沖、孫偉增和易行健:《數字消費供給側改革與消費的量質齊升: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建設的視角》;

25.張浩、楊燕、易行健與許銳:《智能制造、新質生産力與企業共同富裕》;

26.易行健、賴可、李家山、楊碧雲:《養老保險政策改革與老年家庭财務脆弱性:基于CHFS的經驗證據》。

2023年

1.臧旭恒、易行健(通訊作者):《中國居民消費不足與新發展格局下的消費潛力釋放(上)》,《消費經濟》2023年第1期;

2.臧旭恒、易行健(通訊作者):《中國居民消費不足與新發展格局下的消費潛力釋放(下)》,《消費經濟》2023年第2期;

3.楊碧雲、王藝璇、易行健(通訊作者)、張淩霜:《“數字鴻溝”是否抑制了居民消費?》,《南開經濟研究》2023年第3期;

5.李家山、易行健、楊碧雲與張淩霜:《财富不平等會阻礙金融助推共享發展的實現嗎——基于金融排斥視角的實證檢驗》,《财經科學》2023年第3期;

6.楊碧雲、王藝璇、易行健(通訊作者)、張淩霜:《數字鴻溝與消費鴻溝——基于個體消費不平等視角》,《經濟學動态》2023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23年第8期全文轉載】

7.楊碧雲、郭壯哲、易行健(通訊作者)、張淩霜:《數字經濟促進居民消費升級的微觀效應》,《經濟評論》,2023年第3期;

8.Jennifer T. Lai,Jing Xie,Mengqian Ye,Xingjian Yi(通訊作者), Illegal fundraising and financial availability——The evidence from court cases in China,AppliedEconomicsLetters,17 Apr 2023,https://doi.org/10.1080/13504851.2023.2203442.(SSCI4區);

9.易行健、李家山、張淩霜,楊碧雲:《财富差距的居民消費抑制效應:機制探讨與經驗證據》,《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年第6期;【《社會科學文摘》2023年9月全文轉載;人大複印資料《統計與精算》2023.5全文轉載】

10.易行健、張淩霜、周聰與楊碧雲:《商業健康保險、預防性儲蓄動機與居民消費支出:理論與經驗證據》,《金融研究》2023年第4期;

11.易行健、郭壯哲:《數字經濟是否促進了居民服務消費?——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的經驗證據》,《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3期;

12.易行健、魏小桃、楊碧雲、張淩霜:《數字經濟是否顯著促進了共同富裕:基于收入不平等視角的微觀證據》,《計量經濟學學報》,2023年第7期;

13.張淩霜、易行健與楊碧雲:《商業保險、數字經濟參與和家庭金融風險承擔——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的經驗證據》,《世界經濟文彙》2023年第6期;

14.易行健、李家山、張浩和楊碧雲:《财富積累、财富分配與共同富裕——基于理論、曆史和政策的綜合分析》,《國際金融研究》第8期;【《國際貨币評論》2023年第9期全文轉載】

15.易行健、楊雨佳和楊碧雲:《人口流動促進居民消費的微觀機理與效應——基于外地生活經曆的經驗證據》,《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23年第5期;

16.易行健、陳俊、周聰和張淩霜:《收入風險與家庭風險金融資産投資——基于CHFS數據的經驗證據》,《管理科學學報》,2023年第10期;

17.楊碧雲、葉雅優、易行健(通訊作者)李家山,《收入不平等、普惠金融與居民消費——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經驗證據》,《南方金融》2023年第10期。

2022年

1.Xingjian Yi,Sheng Liu, Zhouhen Wu, 2022,What drives credit expansion worldwid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with long-term cross-country panel data,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Vol(80):pp 225-242;

2.張淩霜、易行健(通訊作者)、楊碧雲:《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商業保險、數字經濟與人民幸福感:來自住戶調查數據的經驗證據》,2022年第1期,pp42-60;

3.楊碧雲、易行健、展凱、張浩:《财富管理:理論與實踐(學習指南與習題集)》,機械工業出版社,2022年2月;

4.易行健、蘇欣、周聰和楊碧雲:《房價預期與城鎮居民家庭股市參與:理論探讨與微觀經驗證據》,《金融研究》2022年第4期;

5.楊碧雲、魏小桃、易行健(通訊作者)、張淩霜:《數字經濟對共享發展影響的微觀經驗證據:基于消費不平等的視角》,《國際金融研究》2022年第10期;

6.楊碧雲、楊雨佳、易行健:《戶主外地生活經曆與家庭風險金融資産投資》,《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4期;

7.易行健:《實施擴大内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合稿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座談會主旨發言摘編》(羅必良、劉少波、易行健等),《南方經濟》,2022第11期。

2021年

1.易行健主編,展凱、張浩和楊碧雲副主編:《财富管理:理論與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2021年3月;

2.Hao Liu, Xingjian Yi, Libo Yin,2021, The impact of operating flexibility on firms’ performance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Evidence from China,Financial Research Letters, 38, 101808;

3.易行健、張淩霜:《數字普惠金融對家庭資産負債率的影響——基于家庭微觀數據的實證估計》,《福建論壇》,2021年第2期;

4.李家山、易行健(通訊作者)、何啟志:《中國居民财富不平等的測算修正、異質性與驅動機制》,《财政研究》,2021年第12期,pp17-33;

5.楊碧雲、毛欽兵、易行健:《創業能否顯著提高居民消費?——來自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的微觀證據》,《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pp32-38+45;

6.易行健、李家山、張淩霜:《财富不平等問題研究新進展》,《經濟學動态》2021年第12期。

2020年

1. Lai, J. T., Isabel K. M. Yan, I.K.M., Yi, X. J.(CorrespondingAuthor),Zhang, H., 2020,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consumption smoothing in China, China &World Economy(SSCI), Vol. 28, No. 1, PP64–93;

2.周利、張浩和易行健:《住房價格上漲、家庭債務與城鎮有房家庭消費》,《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學報》,2020年第1期;

3.易行健、周利和張浩:《城鎮化為何沒有推動居民消費傾向的提升》,《經濟學動态》2020年第8期;

4.易行健:《新冠疫情對經濟金融的沖擊研究:基于國際文獻綜述及其擴展分析》,《金融經濟學研究》,2020年第3期;

5.周利、易行健(通訊作者):《房價上漲、家庭債務與城鎮居民消費:貸款價值比的視角》,《中國管理科學》第7期;

6.周利、馮大威、易行健:《數字普惠金融與城鄉收入差距:“數字紅利”還是“數字鴻溝”》,《經濟學家》,2020年第5期。

2019年

1.易行健、菅倩倩:《中國人口老齡化與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的實證檢驗》,《消費經濟》,2019年2期;

2.易行健、肖琪:《收入不平等與居民消費率的非線性關系——基于跨國面闆數據的實證檢驗》,《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

3.易行健等:《中國居民消費儲蓄行為研究——基于家庭異質性視角的微觀證據》,人民出版社,2019年8月;

4.易行健、周聰、周利、來特:《商業醫療保險與家庭風險金融資産投資》,《經濟科學》,2019年第5期;

5.楊碧雲、吳熙、易行健:《互聯網使用與家庭商業保險購買》,《保險研究》第12期。

2018年

1.易行健等:《中國居民消費儲蓄行為研究——宏觀證據與國際比較》,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

2.易行健、黃遠:《基本養老保險對不同城鎮家庭消費的影響差異——基于CFPS數據的實證檢驗》,《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

3.易行健、朱力維、楊碧雲:《财産性收入對家庭消費的影響——基于CFPS數據的實證研究》,《消費經濟》2018年第3期;

4.易行健、周利:《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是否顯著影響居民消費》,《金融研究》2018年第11期;

5.易行健、朱力維、楊碧雲:《城鄉居民不同來源收入對其消費行為的影響——基于2002-2013年省級面闆數據的實證檢驗》,《産業經濟評論》2018年第5期;

6.易行健、戴豔娟、許華傑:《進口消費品相關制造業供給側改革對總産出貢獻的測算》,《國際經貿探索》2018年第12期。

2017年

1.易行健、莫甯、周聰、楊碧雲:《消費信貸對居民消費影響研究:基于家庭微觀數據的實證估計》,《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93-100;

2.易行健:《建立多點支撐的居民消費增長格局持續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學術月刊》,2017(9):17-20;

3.張浩、易行健、周聰:《房産價值變動、城鎮居民消費與财富效應異質性》,《金融研究》,2017(8):50-66(通訊作者);

4.易行健、陳仁靜、來特、楊碧雲《戶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否顯著提高了家庭儲蓄率》,《上海金融》2017(11):21-27。

2016年

1.易行健、張家為、楊碧雲:《家庭教育支出決定因素分析:來自中國城鎮住戶調查數據的經驗證據》,《南方人口》,2016(3):21-35;

2.易行健、劉鑫、楊碧雲:《城市化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基于跨國面闆數據的實證檢驗》,《經濟問題探索》,2016(6):85-91;

3.易行健、左雅莉:《外貿依存度的國際比較與決定因素分析》,《國際經貿探索》,2016(9):25-39;

4.易行健、盛威、楊碧雲:《家庭收入與人口結構特征對旅遊支出的影響效應——基于中國城鎮住戶調查數據的經驗證據》,《消費經濟》,2016(4):38-46;

5.易行健、周聰、楊碧雲《戶主兄弟姐妹個數對家庭股票投資行為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住戶調查數據的實證檢驗》,《投資研究》,2016(12):48-64。

2015年:

1.易行健、楊碧雲:《世界各國居民消費率決定因素的經驗檢驗》,《世界經濟》2015.1,pp3-24;

2.易行健、張家為、張淩霜、楊碧雲:《家庭收入與人口結構特征對居民互聯網購買行為的影響——來自中國城鎮家庭的經驗證據》,《消費經濟》2015.3,pp3-12;

3.易行健、盛威、楊碧雲:《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家庭儲蓄率的決定因素——基于城鎮住戶調查數據的實證檢驗》,《山西财經大學學報》2015.5,pp25-38。

2014

1.易行健、張波、楊碧雲:《打工收入與農戶儲蓄行為:基于中國農村居民的實證檢驗》,《中國農村經濟》2014.6,pp41-55;

2.易行健、袁申國、戴豔娟:《外貿對廣東經濟增長與GDP形成的貢獻測算:2001-2012》,《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pp82-91;

3.楊碧雲、張波、易行健:《住房需求對城鎮居民消費傾向的影響及其區域差異研究》,《消費經濟》2014.1,pp7-14;

4.楊碧雲張淩霜易行健:《家庭服務性消費支出的決定因素——基于中國城鎮住戶調查數據的實證檢驗》,《财貿經濟》,2014.6,122-136。

2013

1.易行健、劉勝:《歐盟國家财政支出對居民消費行為影響的實證檢驗》,《國際經貿探索》2013.9,pp36-46;

2.易行健、劉勝、楊碧雲:《工業化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居民消費率決定差異的實證檢驗》,《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6,pp168-180;

3.易行健、劉勝、楊碧雲:《民生性财政支出對我國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基于1996-2009年省際面闆數據的實證檢驗》,《上海财經大學學報》2013.2,pp55-62。

2012

1.易行健、吳慶源、楊碧雲:《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城鄉分項消費的聯動機制——基于混合均組方法的實證檢驗》、《上海經濟研究》2012.10,pp65-76;

2.易行健、張波、楊汝岱、楊碧雲:《家庭社會網絡與農戶儲蓄行為:基于中國農村的實證研究》,《管理世界》2012.5,pp43-51;

3.鄧可斌、易行健:《中國居民消費決定中的财政分權因素》,《經濟評論》2012.1,pp85-96。

2011

1.楊碧雲、易行健:《中國外彙儲備飛速增長的根源與趨勢預測:基于發展階段視角》,《國際經貿探索》2011.9,pp52-58;

2.易行健、張波、楊碧雲:《中國城鎮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的實證檢驗》,《上海财經大學學報》2011.6,pp50-58;

3.易行健、張波:《中國城鎮居民消費傾向波動的實證檢驗:基于不同收入階層視角》,《上海财經大學學報》2011.1,pp74-81。

2010

1.易行健、成思:《中國服務貿易影響因素的實證檢驗:1984-2008》,《國際經貿探索》2010.11,pp33-38;

2.易行健、楊碧雲:《人民币預期升值率對貨币需求影響的實證檢驗》,《經濟經緯》2010.6,pp123-126;

3.鄧可斌、易行健:《預防性儲蓄動機的異質性與消費傾向的變化:基于中國城鎮居民的研究》,《财貿經濟》2010.5,pp14-19。

2009

1.易行健:《應用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譯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

2.易行健、闫振坤:《行業内FDI技術外溢效應研究:基于廣州市工業行業面闆數據的實證研究》,《國際經貿探索》2009.11,pp20-24;

3.易行健、符淼、郭靜靜:《開放經濟對專利創新溢出效應的行業差異分析:基于廣東省工業部門的實證研究》,《财貿經濟》2009.10,pp91-98;

4.楊碧雲、易行健:《我國經常項目收支的演變趨勢、結構分解及其原因與對策分析》,《世界經濟研究》2009.6,pp19-25;

5.楊碧雲、易行健:《廣東外貿依存度高低的判斷及其趨勢預測——基于外貿依存度的國際與國内比較》,《國際經貿探索》2009.1,pp9-13。

2008

1.符淼、易行健:《外資和外貿創新溢出效應的行業差異分析:基于廣州市的實證研究》,《财經研究》2008.8,pp29-42;

2.劉蘭鳳、易行健:《中國能源需求的估計與預測模拟》,《上海财經大學學報》2008.4,pp84-91;

3.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的時序變化與地區差異——基于中國農村居民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2008.2,pp119-131;

4.易行健、鄧可斌等譯,《應用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德)魯克波爾、(德)克萊茨希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2007

1.易行健:《經濟轉型與開放條件下的貨币需求函數:基于中國的實證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3;

2.易行健、張德常:《不對稱信息、簡單分類、信貸約束和信貸集中共存:解釋我國信貸資源配置不協調的一種新思路》,《财貿經濟》2007.11,pp15-23;

3.易行健、李良生:《市場是否可以換來技術進步:來自廣東省工業部門面闆數據的實證分析》,《南方經濟》2007.7,pp71-82;

4.易行健、張德常:《激勵扭曲與努力的無效分配:基于銀行客戶經理制模拟利潤考核的有效性分析》,《财經研究》2007.3,pp38-46;

5.易行健:《人民币實際有效彙率波動對外彙儲備影響的實證研究:1996-2004》,《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2,pp3-10;

6.易行健、劉蘭鳳:《全要素生産率的變遷:來自廣州市與上海市的比較研究》,《國際經貿探索》2007.1,pp51-56。

2006

1.易行健:《人民币有效彙率波動對我國貨币替代與資本外流影響的實證檢驗》,《世界經濟研究》2006.12,pp40-44;

2.易行健:《我國進出口快速增長的現狀、趨勢、問題及未來的政策選擇》,《中央财經大學學報》2006.12,pp63-67;

3.易行健:《我國外貿依存度高低的判斷及其趨勢預測:一個發展階段假說》, 《國際貿易問題》2006.6,pp10-14;

4.易行健:《經濟開放條件下的貨币需求函數:中國的經驗》,《世界經濟》2006.4,pp49-59。

2004

1.易君健、易行健、吳朝霞:《後凱恩斯貨币需求理論的演變與新發展》,《江漢論壇》2004.10,pp44-47;

2..易行健、楊碧雲、易君健:《我國逃稅規模的測算及其經濟影響分析》,《财經研究》2004.1,pp31-40;

4..易行健、楊碧雲、易君健:《股票市場對貨币需求的影響:來自中國的實證檢驗》,《上海财經大學學報》2004.1,pp46-53;

5.易行健:《關于中國股票市場對貨币需求總量與結構影響的分析》,《經濟科學》,2004.6,pp38-47。

2003

1.史智宇、易行健、唐建偉:《産業内貿易趨勢研判:來自東亞的實證及政策啟示》,《世界經濟》2003.12,pp47-51;

2.劉宗華、範文燕、易行健:《中國銀行業(1994-2001)的規模經濟與技術進步效應檢驗》,《财經研究》2003.12,pp32-38;

3.易行健、謝識予:《我國貨币流動性的長期趨勢與周期波動》,《上海經濟研究》2003.11,pp17-24;

4.楊碧雲、易行健、易君健:《個人所得稅逃稅理論模型的演進及對我國的啟示》,《當代财經》2003.8,pp32-34;

5.易行健、楊碧雲、聶子龍:《多元化經營戰略、核心競争力框架和股權結構》,《南開管理評論》2003.3,pp55-57。